“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宗教地位非常重要,特别容易引起关注。2018年,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就让阿拉伯人很不高兴。
“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这句话源自犹太希律王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在希律王的事迹前,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耶路撒冷建城史,追寻“美”的源头。
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王占领枢纽要塞“耶布斯”,他改名为“耶路撒冷”。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继续经营耶路撒冷,并在摩利亚山修建“所罗门圣殿”。犹太势力衰退,所罗马圣殿被摧毁,犹太人被带到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38年,波斯居鲁士大帝灭掉新巴比伦王国,放犹太人回耶路撒冷。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称之为“第二圣殿”。随后几百年,犹太人虽然屡遭挫折,但还是占有耶路撒冷城。
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攻占耶路撒冷,犹太王沦为傀儡。公元前37年,权臣希律夺取犹太王位,他性情残暴却政绩斐然。
希律对耶路撒冷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不仅重修圣殿山、圣殿,还扩大耶路撒冷的城市面积,在外围增修第二道城墙,并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希律的城市改造,让耶路撒冷在当时诸城当中散发出雄伟、华丽、整洁的气质,进一步巩固耶路撒冷在政治、经济、宗教上的核心地位。“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当时就已经流行这句话。
“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放到今天,该怎么理解呢?
历史上耶路撒冷被这样形容,我觉得要承认它确实惊艳过,这是事实。公元前的城市,能达到这水准,也算不容易了。
另外,就耶路撒冷城被赋予的宗教意义来说,它在信徒们精神世界里的美,或许依旧如初。那么,耶路撒冷占9分美也不过分。
回到城建角度来看,相对于今天数量众多的现代化名城,这句话就有点夸张了,占9分是有点多。但是,耶路撒冷的古建筑、文物依然会加分不少,所以整体的得分也不会低。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电话讲话宣布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对此,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称美国作为“和平斡旋者”的身份就此结束,“两国方案”也不存在了,并称巴勒斯坦人民会通过实际行动夺回应有权利。历史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关于耶路撒冷的首都之争由来已久,也带来了连年纷争战乱。有评论称: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其实这句话的原文出处则是犹太圣经《塔木德》: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面积只有126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等。
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千多年以前,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唯一仅存的只有外墙残垣。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长而久之便被称作哭墙。
苦伤道又名“苦道”,是指耶稣被审判后,从彼拉多的院子出来,背着十字架走到各个他所经过的街道。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这是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也是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
圆顶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耶路撒冷最显眼著名的标志。大圆顶高54米,直径24米,清真寺呈八角形,每边长21米。1994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其覆盖上了176磅24K纯金箔。建筑构造为八角形,是少有的没有高耸宣礼塔的清真寺。
橄榄山上的万国堂,这座天主教堂是圣经中耶稣被捕前夜祈祷的地方。这座教堂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中世纪废弃的十字军教堂和拜占庭教堂基础上建起来的,建设费用来自多国捐助,因此得名“万国堂”。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教汇聚的圣地,每一种宗教都宣扬这真善美与和平,也祝愿耶路撒冷这座苦难与美丽并存的城市,越来越美好吧!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
《圣经·塔木德》说,世间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神奇的传说,浓郁的宗教色彩,丰富的古迹,独特的情调,令人为之神往。这种美是极具人文价值的美。许多世纪以来,不同宗教的教徒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耶路撒冷顶礼膜拜。超过三千年的建城历史,无数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这座不大的城市命运多舛,每每占据全世界的头条。 她说不尽的魅力,拥抱着世人,让无数虔诚的信徒用其一生去朝圣。
耶路撒冷旧城:整座耶路撒冷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每个街头转角都有别样的风景。漫步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热爱旅行与拍摄的你绝不可错过每一幢静伫的房屋和每一道瑰丽的风景。沿着这条线路,你将会领略耶路撒冷的历史文化精髓。
图|去哪儿聪明旅行家莎莎爱旅行
哭墙: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图|去哪儿聪明旅行家章小灰
圣墓教堂:耶稣曾经住过这里,也在此地离开人世。从西元4世纪开始,教堂即已成为一处朝圣的重要目的地。基督教的几处最重要遗迹都在圣墓教堂里面,包括涂油石(耶稣下葬前身体停放的石头)和耶稣之墓。每年数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信徒前来圣墓教堂朝圣。
图|去哪儿聪明旅行家折腾的小肉团
耶路撒冷还有伊斯兰教圣岩清真寺和艾格萨清真寺,还有奥斯曼帝国旧城城墙等遗迹。站在这片土地上,听着这样的故事,混杂在历史与宗教的传说中,任谁都会为之动容。
我是小驼,打这么多字不容易啊,要是你也同意小驼的观点,记得点赞并关注下小驼哦~
更多的旅行资讯,我在微信公众号:去哪儿攻略 上等你哦~
这里的“美”,大多指的是宗教上的涵义。
如果他说这是自然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那便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了。
这是犹太教经典《塔木德》里的诗句,所以它是宗教的“美”。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城,从这个角度看,信徒们认为世界之美都集中于此,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也注定了耶路撒冷不会安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耶路撒冷的美是十分之九,最后一分在于你的想象!
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于是,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如果以色列国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就是以色列中心,集犹太、伊斯兰和基督教三大圣城于一身的天下名城。
上千年来,这里的统治者换了一个又一个,居住的人种、流行的文化、使用的语言、器物各不相同,简直把耶路撒冷在历史长河中打扮成一个“文明博物馆”。
耶路撒冷分为三部分,西耶路撒冷、东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老城。
西耶路撒冷主要为犹太人居住,这是在原有东耶的基础上向西发展出的一座新城,各种设施完善,街道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
东耶路撒冷则显得相对破旧,阿拉伯居民的比例明显升高。从建筑和出没的人群就看得出来。
最令人神往的是耶路撒冷老城,总共由包括雅法门、锡安门和大马士革门等8座城门构成,目前有7座城门仍然可以出入使用。
耶路撒冷是建筑在一座石头上的城市,从高高的城墙,到城内的石头房,再到已经磨得发亮的石块马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散发着年代的久远感。
老城里分区居住,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等各有各的“领地”,但属阿拉伯人地盘最熙熙攘攘,店铺林立,人气最旺。
各区之间有以色列籍或雇佣的外来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这些警察可以随意拍照,早就成为古旧巷道里的一部分。他们荷枪实弹,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防止不同人群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焦点之一就是耶路撒冷的归属,再具体说,就是耶路撒冷老城的圣殿山归属,但这里有各大宗教圣址在,不可能为某一方所独占。从这个角度说,一种错落、交织、混搭的美在耶路撒冷就更加明显。
耶路撒冷不单调、不寂寞,她对当地不同种族人具有同等力度的向心力。
现在从国内去以色列十分方便,北京、上海、香港的都有直飞特拉维夫的航班,特拉维夫距离耶路撒冷一小时车程,抵达耶路撒冷,就可以徜徉在历史的小巷中,是一座一不小心就和历史撞个满怀的城市。
读一些关于耶路撒冷的历史,了解一点当地人的来来往往,能在游览过程中增添更多的趣味。
耶路撒冷九分美丽,剩下的一分,可以自己通过想象填满。(完)
这句话来自犹太人除了圣经《塔纳赫》之外的一部重要宗教文献《塔木德》的奉献书,第49章的一句。其实这一章并不是特别提到耶路撒冷,而是《塔木德》中三大部分之一口传律法注释的格玛拉解释这个拉比们认为这个世界的一些情况。说耶路撒冷只是其中一句而已,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其他句子没有被外界广泛流传。
比如世界若有十分智慧,九分给了以色列人;世界若有十分财富,九分给了罗马人;世界若有十分贫穷,巴比伦占了九分;世界若有十分力量,波斯人占了九分;世界若有十大狂荡,阿拉伯有九个等等。
这些本质上反映了《塔木德》成书的那个年代的犹太人,对当时世界局势和风土人情的认知。《塔木德》成书大概在公元2-5世纪,但是相关内容的追溯可以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犹太人大流散,主要是在巴比伦地区(如今伊拉克等地)聚集了很多对犹太教律法比较精通的学者,他们对相关问题的阐释在后世就被记录下来。所以《塔木德》里面提到了很多巴比伦的事情。
对“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句话的理解也应该放在当时的环境中。犹太人因为把耶路撒冷当作故国,因而对其被外族占领,家园沦落十分哀伤。所以对耶路撒冷的赞美其实就是对本民族的赞美,对耶路撒冷的喜爱就是对犹太人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句话表达了远在巴比伦和其他地方流浪的犹太人希望回到耶路撒冷生活的美好愿望。
其实数千年来,耶路撒冷一直是各族争夺和关注的焦点,老城内外有无数历史景点与古迹,确实很美。这也是她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其为圣城。让我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世界若有十分丑,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恐怖,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虚伪,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罪恶,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灾害,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万人死,便有九万死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个魔鬼,便有九个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假话,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猖狂,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
看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的另一句是“犹太人是上帝的宠儿”,其实我对以色利比较有好感,但是为何以色列,犹太人遭人恨是有原因的。比如说自己是上帝的宠儿,现在竟然又说世界的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以前在英国统治时期做了很多措施,如果说这些都是行使了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之前也有的行为外,以下的这些行为在耶路撒冷是第一次:改善耶路撒冷的卫生状况,街道两边开始出现垃圾箱,道路得到维护,开挖了一些污水沟,清水被洒在道路上以去除粉尘。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也得到消除,包括对城市地区的公共聚集区的商店的木质结构的改造,例如不适合作为学校的建筑。
另外,一个新的屠宰场也开始营业。政府的这些行为改变了耶路撒冷几千年的生活习惯,把欧洲的卫生习惯带到了耶路撒冷,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健康。同时,为了方便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政府还把战争期间用于军队和警察的邮政和电报改用于广大的平民,使得城市居民和外界的联系更加简便和快捷。
在英国到来之前,由于道路的状况和各种原因,耶路撒冷和别的地区之间的运输主要采用的是马拉货车,英国人来了之后,对道路进行了维修,增加了公共线路和出租车线路,还出现了私家车。新式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从耶路撒冷到雅法和特拉维夫的旅程做出租车要花费大约三到四个小时,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恶劣的道路条件。因此,汽车运输、货车和马车的并行发展的趋势将继续被用于运输建筑材料和其他物资以及人们自身,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嗯,这句话出自公元2到6世纪犹太人编写的丛书《塔木德》。
“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反映出了犹太人作为一个流浪民族深深的乡愁!
犹太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和今天的阿拉伯民族有很密切的血源关系。这个民族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阿拉伯沙漠之中。在3000多年前,犹太人从沙漠中迁徙出来游牧到了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但这个时候犹太人只是众多闪米特部落的一支,还没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所以他们还不能叫做犹太民族,只是一个随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处于非常落后的原始状态。
一个叫做雅阁的人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他率领自己的家族迁徙到了埃及,并在这里安顿下来,埃及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在这里雅阁极其家族成员得以学习到了先进的文化知识。但是,随着雅阁后代的逐渐增多,埃及法老唯恐这些人反客为主,就开始迫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雅阁的后人中一直流传了关于家乡巴勒斯坦的传说。在传说中那里是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是人间的伊甸园。所以,在一个叫做摩西的男子带领下,这些人离开埃及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个时候犹太民族已经形成。
(犹太人从埃及前往巴勒斯坦)
大约公元前10世纪,大卫夺取了迦南人的首都并将这里命名为耶路撒冷(Yerushalayim)。然后,他儿子所罗门花费10年时间建造了一座圣殿,作为犹太人祭拜之地。从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可惜,好景不长。巴比伦人征服了这里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并将大批犹太人带到了巴比伦城,在巴比伦城犹太人作为奴隶为主人工作,但同时他们得以学习当地的文化知识,于是犹太人学到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
(巴比伦之囚)
波斯人打败巴比伦人后,这些人重获自由并将巴比伦文明带回自己的故乡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他们将两种先进文明融为一体,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供奉自己的图腾,这个时候堪称犹太民族最辉煌的时刻。
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破耶路撒冷,并再次将这里摧毁。由于当时犹太人反抗激烈,罗马人禁止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甚至不能进入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从此之后400年的时间,犹太人只能远远望向这座曾经的圣城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心中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乡愁。
(罗马人火烧犹太圣殿)
这一时期,也正是犹太人撰写《塔木德》的时期,所以犹太人将对耶路撒冷美好的想像写到书中,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那句赞美,“世界若有十分美,便有九分在耶路撒冷”。
乡愁是一道矮矮的城墙,我在这头,圣地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