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淮南子人间训》出自哪个朝代?如何理解这本书?

《淮南子人间训》出自哪个朝代?如何理解这本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淮南子人间训》出自哪个朝代?如何理解这本书?

《淮南子》又名为《淮南鸿烈》,是西汉(前179—前122年)的作品。作者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人,是一部以道家为主,融合阴阳五行等家的哲学著作。共分内、中、外三篇,现仅存内篇21卷,其余尽佚。《人间训》是内篇中的卷十八。

《淮南子.人间训》主要讲述人世间福与祸的辩证关系。“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便是出自此卷。

胡适说过《淮南子》是一本绝世奇书。此话不虚。《淮南子.人间训》中的很多哲学思想,至今日仍然很适用,试摘几句作结。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直译就是: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受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人间事有时候,看似是损减它,实际上却是补益它,有时候看似是补益它,结果却是在损减它。

《淮南子人间训》出自哪个朝代?

西汉淮南王刘安创作了《淮南子人间训》,又名《淮南鸿烈》,是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他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善文辞,乐于古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同时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他的该书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内容丰富,原分为内中外篇,现仅存的21篇。书中主要以道家思想主,糅合了儒法的阴阳五等家的思想。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料和神话寓言故事,也记载了许多秦汉间的轶事。

《人间训》是《淮南子》卷十八中的一章,主要讲述福与祸的关系和起源,用大量的历史事例、寓言等方面,论述人世间的各种对立关系,以祸福为中心,涉及了得失、损益、利害、功罪、取舍、毁誉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强的辩证法意味。看看开头: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智所秉,动知所由,谓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执车},错之后而不轩,内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后忧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

其实,从这些,我们都能看出西汉刘安的思想,他在创作中,多整个国家、人民是充满着诸多的情愫,他希望用道家的思想来治理和管理,不希望武斗,他觉得“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大功劳,也比不上施行忠义高贵。所以君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换来)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他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作家,或许是帝王将相的后代吧,他听到的,看到的都很多,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更多的阐释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