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的解究竟读“xiè”还是“hài”?投出你宝贵的一票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编者按
地名读音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一地的民心安定。 解州 ,地处山西省运城市西南,一向以关帝庙闻名于世。其读音一直存在分歧。 语言学者从普通话入手,认为应当读“xiè”,构成了解州读音的主流意见;但也有学者从当地方言与习惯读音角度出发,认为应当读“hài”。 由于长期存在争议,当地的高速公路上不得不标“ HAIZHOU ”(解州)、“ XIEZHOU GUANDI TEMPLE ”(解州关帝庙)两块路牌 。为此,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于去年6月18日与今年10月21日分别刊登了 刘祥柏《解州究竟怎么读》 、 张向真《再论解州读音》 两篇文章,代表了语言学界存在的两种声音。那么,解州究竟应该读“xiè”还是读“hài”呢?局长特意将两篇文章列举出来, 并请你在结尾投上宝贵的一票 !
解州究竟怎么读
□ 刘祥柏
山西解州关帝庙闻名于世,近日有关解州的“解”字怎么读的问题引发公众关注。据山西运城民政局网站6月1日发布的消息,运城市民政局组织相关部门对“解州”的“解”字召开 审字定音专家论证会 , 18名地名、语言专家认为,将解州的“解”字定音为hài是对关公文化的传承,是符合运城实际、合情合理的。 而hài这个读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收录,那么,解州的“解”字究竟怎么读呢?
“解”的古今音
现有字典、词典没有收录的字音,是否属于失收呢?这需要对“解”字的古今音进行考证才能有结论。
古代韵书《广韵》中“解”字收有四个音,分别是:①佳买切,今读jiě,如解放、解脱、分解;②古隘切,今读jiè,如苏三起解、解送、押解;③胡买切和④胡懈切,后面这两个反切分别是古代浊声母上声和去声, 今读都是xiè ,表示明晓义或用于姓氏和地名,如解缙、解邑、解州。 因此,地名解州中的“解”字在 古代韵书中一直是有读音记录的,到了今天的普通话读音是xiè,完全符合古今音的对应规律。 换句话说,古代韵书有记载,今天的字典、词典对“解”字的注音也并没有失收。
有人坚持解州的“解”字读hài,这个看法究竟有无道理呢?
当地学者 闫爱武 的文章 《关公故里解州为何应读“解(hài)州”》 中,第一项理由正是《广韵》的反切读音记载,文章说胡买切今天读hǎi(海),后来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变成了hài(亥),声调发生了变化,目前在当地有“海”和“亥”两种读音。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庙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这个证据其实经不起推敲。 作者不了解古今读音的演变规律,胡买切到了今天的普通话读音,应该是去声xiè ,而不是上声hǎi;作者误以为可以用今天的读音来直接找出古代反切的读音,而不考虑古今音演变规律,想当然地认为胡买切就是声母h加上韵母ai再拼上声调。实际上,《广韵》里注音胡买切的字并不是只有“解”这一个,还有一个很常用的“蟹”字,也是同样的反切注音,普通话也读xiè,但是能因此就认为普通话 “蟹” 字也应该读 hǎi 或 hài 吗?
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关系
古代见系开口二等字普通话今读细音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音规律。不了解这个音韵规律,就不懂得如何处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相关语音关系。
古代跟 “解” 字属于同一个韵类的字, 是 蟹摄见系开口二等字 , 常见字有“皆阶街介芥界疥届戒械鞋蟹”等 。这些字在北方话里读齐齿呼ie这样的细音韵母,而在南方很多方言中读开口呼ai这样的洪音韵母;有的方言则有文白异读,同一个字,文读ie韵母,白读ai韵母。比如“上街”有的方言说上gāi,“鞋子”有的方言说hái子。因此就有看法说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这个俗话中的“孩子”实际上是“鞋子” ,因为有方言这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
普通话上述这些字都读细音,没有洪音读法。方言里有洪音读法,有细音读法,也有文读细音、白读洪音形成文白并存的读法。在运城这一带方言中,古代的见系开口二等字有文白异读,比如“街”“鞋”的白读音是可以读得像gāi和hái的,还有“解开”的“解”白读音为gǎi。 同一个古代音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音演变规律,体现不同地区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 利用这些古今语音演变规律正好可以让方言区的人们更好地掌握普通话、了解其他方言。而 简单地把方言音强加给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反而打破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掩盖了各地方言自身的特点。
涉及古代见系开口二等字的地名实际很多,如果每个地方都根据自己的方言读音,而不顾普通话和方言各自的古今音演变规律,要求改变地名读音,将会造成混乱。比如“界”字经常出现于地名中,像“黄洋界、香港新界”这些地方的“界”字,并不读细音jiè,而往往读洪音gài,普通话能否因此就把地名中的“界”字读音改成gài?
这些读音在方言里面符合方言的古今音演变规律,在普通话里面符合普通话的古今音演变规律,不能根据某个方言读音去改变其他方言的读音或改变普通话读音。
名从主人的有限运用
地名读音有一条原则叫 “名从主人” ,但这个原则的运用是有前提的。 名从主人的情况应该是某个地名或人名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又合乎古今音演变规律的读音,进而依据当地方言和普通话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折合。
同样是古代胡买切读音的“蟹、解”,在方言里有可能都读hài,而在普通话里都读xiè,符合这些字的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完全不需要再用名从主人的原则进行审定读音,就算是利用名从主人的原则,根据对应规律进行普通话读音折合,结果同样也还是xiè。
除了错误推测古代反切读音之外,提议解州的“解”字读hài的人还提出另外两条理由。 其一是“解州”这个地名历史悠久 ,然而常用汉字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并不能由此认为这些常用字都应该有特殊的读音。
其二是当地老百姓日常生活都是这样说话、这样读音的。 其实,这是对普通话审音的误解,普通话的字音如何审定,丝毫不影响各地方言自身的读音。就像普通话“鞋”字读xié,完全不影响当地人把“鞋”字读作hái一样;解州的“解”字普通话读xiè,完全不影响当地人在方言里继续使用hài的读音。
△刘祥柏、陈丽《安徽泾县查济方言》
众所周知,普通话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的。在北京音系中,解州的“解”字读xiè,还有北京当地的证据。在北京大兴区青云店镇有解州村和解州营村,这两个村相邻,与山西解州也有历史渊源,在北京这两个村名中“解”字的读音正是xiè。另外,在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也都有解村、解营、解州之类的乡村地名,有的读xiè,有的读hài。如河北保定博野县有解村、解营村,易县也有解村,当地人的读音都是xiè。山西或其他一些地方涉及“解”字的地名在当地方言读音为hài,这是一种正常的方言读音,并不是特殊读音。 这一切也都说明,xiè和hài这两种读音只是方言读音差异,或属于文白异读,而不是两种性质毫不相干或古音来源不同的读音。 只不过一部分方言读音为hài,而另外一部分方言还有普通话读音为xiè而已。
确定普通话汉字读音标准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法定工作职责,由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根据相关章程审定普通话读音,而其他机构或组织擅自审定普通话汉字读音是不合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地方媒体自行更改普通话汉字读音也是于法无据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课题组成员。见《光明日报》 2017年6月18日12版)
再论解州读音
□ 张向真
解州原名解县,又名解梁,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区西南20公里处,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古城,镇西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即解州关帝庙。
关于地名解州中“解”的读音问题,近年来学界争议不断。早在10年前, 王雪樵等当地学者 就提出 hài音应进入现代汉语权威词典 ,未果。2017年5月8日,在由运城市民政局组织的解州“解”字 审字定音专家论证会 上,多数与会学者认为 应为“解”字补特殊地名读音 ,但有持不同意见者。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 刘祥柏 在《光明日报》(2017年6月18日12版)上发表 《地名解州究竟怎么读》 一文,他从“解”的古今音、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关系、名从主人的有限运用三方面论述了地名解州中“解”的读音问题, 认为今天的字典、词典将“解”字注音为xiè理由充分。 商伟凡 在《汉字大百科》特别节目中从地名审音工作方面,依据名从主人、据义定音的审音基本原则谈了自己对解州读音的看法, 将hài音定为“解”字的可能读音。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着异常丰富的地名文化、方言土语,我们对地名的规范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的审定地名工作主要以名从主人原则、据义定音原则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原则,如历史语音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社会发展原则等。本文主要从名从主人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方家指正。
“解”为地名的来源及其语音演变
“解”为地名,古已有之。《汉语大词典》注为:“古地名,春秋周畿内地。《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王师军于泛,于解。’”杨伯峻注:“解,杜云:‘洛阳西南有大解、小解。’”据《续汉书·郡国志》的解释,大解城在洛阳南部,小解城在洛阳西南部。《万姓统谱》记载,周成王弟叔虞之子良,含采于解邑(在今山西省解县),后人以邑为解氏。据《姓氏急就篇》所载: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姓,故晋国多解氏。春秋时居于大解、小解者,以解为氏。
《广韵》所载“解”字读音如下:(1)胡買切;(2)佳買切;(3)古隘切;(4)胡懈切。按顺序这四种读音的古音声韵分别是:(1)hai;(2)gai;(3)gai;(4)hai。对应今天普通话的语音为:(1)xie51;(2)jie214;(3)jie51;(4)xie51。这几种古读至今在当地的方言中仍然存在,如解州的“解”读hài。解开的“解”,当地人就读为gǎi,如解扣、解鞋带、解麻袋、解疙瘩等。
名从主人原则及其应用
名从主人 的意思是,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出处为《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应用于审音上就是要以当地人民群众所称呼的名字为地名,就是要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 以洪洞读音为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辞海》第5版均对“洪洞县”的“洞”字注音为tong(二声调),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负责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未注“洞”的tong音(二声调),仍标注为 hong(二声调) dong(四声调)。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负责修订的2011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1版特别强调:“山西省洪洞县的‘洞’习惯上读tong(二声调)。”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也标注:“洪洞(hong(二声调) tong(二声调)),地名,在山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起因应该是当时的 《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 在播报有关洪洞新闻时, 将洪洞读为 hong(二声调) dong(四声调) ,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无数质疑的电话打入了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现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数人认为罗京读错了, 而罗京则回应他是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该字的标音读的。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铜像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从乔全生的《洪洞方言研究》一书中可知,洪洞方言古定母字的文白异读,文读音与普通话一致,读d声母,而白读音则读送气音t声母。作为玉堂春故事的发生地, “苏三离了洪洞县” 一句,使得洪洞县妇孺皆知、声名远扬,而京剧 《苏三起解》 是将洪洞唱作hong(二声调) tong(二声调)的。洪洞之读为hong(二声调) tong(二声调),不仅符合众人的习惯读音,而且符合《广韵》反切。解(hài)音亦然!权威辞书承认洪洞读作hong(二声调) tong(二声调),不只是名从主人,甚至是名从众人,名从人民。
刘祥柏 在 《地名解州究竟怎么读》 中认为:“‘名从主人’的情况应该是某个地名或人名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又合乎古今音演变规律的读音,进而依据当地方言和普通话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折合。”这样的观点对于一般地名而言是可以解释通的,但是对那些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十分大的地名则往往行不通,会因此带来各种问题。如洪洞的“洞”读为dong(四声调)音符合语音古今演变规律,符合当地方言和普通话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从罗京将洪洞读为hong(二声调) dong(四声调)引起的强烈反响来看,如此 一刀切地按照语言学规律进行类推,不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因素,不重视人民群众的意愿,诚为不妥。
解州的“解”读为xiè,虽符合文白异读规律,但当地只有白读一读。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地方,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定要将“解”读为xiè,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麻烦,不利影响甚大。如 老百姓坐火车不知xiè zhōu是哪里,过家门而不下,高速公路上不得不标“HAIZHOU”(解州)、“XIEZHOU GUANDI TEMPLE”(解州关帝庙)两块路牌,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面临地名读音困惑 等问题。
李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 在给运城市民政局地名科邮件的公开回复中表示:“地名读音名从主人,这是地名学的基本原则。为什么必须名从主人?便于在这个地名通行范围内进行语言交流。类似例证很多。”如福建厦门的“厦”读作xià而不读作shà,福建冠豸山的“豸”读作zhài而不读作zhì,山西洪洞的“洞”读作tong(二声调)而不读作dong(四声调),河北蔚县的“蔚”读作yù而不读作wèi,江西铅山的“铅”读作yán而不读作qiān,广东番禺的“番”读作pān而不读作fān,四川犍为的“犍”读作qián而不读作jiān,辽宁鸭绿江的“绿”读作lù而不读作lǜ,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一味强调符合北京音的古今对应关系,符合语音的古今演变规律,那么《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对这些特殊读音地名的注音都是错的。显然不是。
刘祥柏 反问:“《广韵》里注音胡買切的字并不是只有‘解’这一个,还有一个很常用的‘蟹’字,也是同样的反切注音,普通话也读xiè,但是能因此就认为普通话‘蟹’字也应该hǎi读或hài吗?” 这是把特殊地名读音与日常生活用字等量齐观,没有注重地名用字的特殊性。 商伟凡 认为:“地名有其特殊性。地名问题不能用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去往上套,一套就出问题。” 乔全生 也说:“地名属于专有名词,特殊地名读音一定不能与日常生活中的读音相提并论,我们是要增补特殊地名读音,而不是要将日常生活中所有字音都改过来。”地名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殊途同归,均强调了地名的特殊性,强调了特殊地名读音与日常生活中字音可以同时存在,并不矛盾,同时也回答了上面的反问。
再者,把解州的“解”字音定为hài,其实也是一种折合,因为,在解州方言、运城方言中,人们实际上把解州的“解”字读为平调,即hai33,并不读降调hài,但是因为33调就是解州话的去声,所以对应普通话就是第四声。
我们认为, “名从主人”是按照当地方言读音还是类推出普通话读音,要结合历史语音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社会发展原则等审定地名工作原则,即审字定音要考虑到当地的群众意愿、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等,要统筹兼顾、合理推断,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千篇一律,一视同仁。
沿袭 hài 音,期待修正
调查表明,解州的“解”字没有文白异读现象,没有新派老派之分。数千年来,“解”读作hài,祖祖辈辈,口口相传。至今, 在 运城、晋南地区,乃至整个山西省,地名解州的“解”读作hài,而不读xiè。
增补“解”字的hài音,不是要阻碍普通话的推广,不是要开历史倒车,不是要把见系二等见晓匣母字的文读音变成白读音,不是要把“鞋子”读作hái zi,“螃蟹”读成páng hài,“解放”读成gǎi fàng ,因此也不会引起该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读音混乱。普通话是国家的法定语言,推广普通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变者,古今之公理”,普通话本身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发展变化。 “解”增补hài音,符合名从主人原则、符合地名审音原则,更符合运城人民的意愿。
(作者系运城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见《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1日12版)
你支持哪一方?在下方投完票后,留言把原因告诉局长吧!
情报员: 刘祥柏 张向真
编辑员:长生
图片源:视觉中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