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解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选自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实验,考察的概率也比较大,可谓是重难点。
噬菌体结构:
噬菌体,为一种病毒,其寄主是细菌。病毒一般情况下只有 两种成分: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DNA。
细菌结构:
细菌,原核生物,作为噬菌体的寄主细胞,其体积重量都远大于噬菌体,所以在离心机中,噬菌体悬浮在上清液中,而细菌沉在底部。
噬菌体侵染过程:
第一步吸附,第二步注入,第三步复制,第四步装配,第五步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部没有进去。而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用到的原料脱氧核苷酸与氨基酸均来自细菌。
实验分析(1):
S35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留在细菌的外面,进入到细菌中的为DNA,所用到的原料也均无放射性,所以离心之后,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底部无放射性。
实验分析(2):
P32标记噬菌体DNA,DNA进入到细菌中,离心作用。,与细菌一起沉入到底部,所以放射性在底部出现,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特殊情况说明:
实验分析(1)中,若沉淀物中也有放射性,则原因可能是离心不充分,蛋白质外壳未于细菌分开,一起沉入到底部;
实验分析(2)中,若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则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DNA未完全注入细菌内就被分开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重新出来悬浮于上清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