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仲、叔、伯、季分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仲、叔、伯、季分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仲、叔、伯、季分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指最小的。仲、叔、伯、季是古人用于兄弟排行的次序。

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

扩展资料

史实解释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兄弟姐妹怎么排行:伯仲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