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温胆汤

温胆汤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温胆汤

一、温胆汤概述

二、温胆汤功能主治

三、温胆汤服用方法

四、温胆汤副作用

五、温胆汤注意事项

六、温胆汤药典记载

温胆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温胆汤。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上锉为散。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

汤剂,褐色,味甘,微甜。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一般人群适用。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克,陈皮90克,甘草(炙)30克,茯苓45克。

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加减: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无明显副作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2、《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

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