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症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六经是伤寒的一种。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引起的症状。其特点是以口苦、目眩、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多呕、默不欲食。少阳之病或从阳而来;或从少阳病起,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这是经络和经络的分界。邪邪入少阳经表现为少阳经的症状。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柴胡汤,能起到解少阳的作用。少阳腑证为邪气侵犯胆腑所表现的证候。常呕吐不止,心急如焚,郁闷微烦。在治疗上要注意辨证施治,要有通腑泻热的功效,同时要注意选择大柴胡汤。
一、临床症状
伤寒说:“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五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呕,或渴,腹中痛,或胁下腹痛,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热或咳的人。
「本太阳病不解,转到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未吐下,脉沉紧者。
概括性: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证,称为少阳病。
邪在肝胆内有病变就是少阳证。
二、病态机理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气火上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部,故有消化功能不正常,如喜呕不欲食等。
气不爽就会出现胸胁苦满的症状。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则是往来寒热。
三、治则方药
1.少阳正治
少阳之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邪不在里,故不能用下法(若下不在表)。因此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
少阳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但少阳病多为兼表兼里,可在调和的基础上,兼用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
少阳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治疗少阳病的正治方,其主要作用就是治疗少阳病,主要起到和解表里作用。
2:少阳证治兼治
(1)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为少阳兼太阳病,可应用柴胡桂枝汤。
(2)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可用大柴胡汤治疗。
(3)在腹中紧急而痛的少阳病,脉象浮1个沉弦,属于少阳病,先用小柴胡汤治疗,然后服下药后,再用小柴胡汤治疗。
(4)胸廓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都是邪热陷于少阳,水饮不化,当柴胡桂枝干姜汤及解宣饮时,宜用柴胡。
(5)胸闷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痛不能转侧,邪入少阳正虚神浮,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上逆呕吐、寒邪犯胃而上热下寒、上黄连汤清上温中,热气(胃热)表现为上逆呕吐。
韦姐>《我的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