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为什么在钻石坑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坑在哪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坑在哪?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坑曝光。“和平”钻石矿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雅库蒂亚市附近,那儿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冬季的温度低至零下50摄氏度。然而就是在这个遥远、偏僻的地方,前苏联和俄罗斯矿工竟然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和平”钻石矿坑。这个巨大的洞穴直径大约1600米,深度达533米,从卫星照片上看,它就像是地球的一个大伤口。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坑
自从上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第一批钻石从“和平”钻石矿中被挖掘出来后,至今俄矿工已从该矿中挖出了1.65亿立方米的岩石。“和平”钻石矿挖出的钻石占全世界钻石产出量的23%,而它的经营权一直由俄罗斯“艾尔罗萨”公司掌管,该公司公司依靠“和平”钻石矿,占据了俄罗斯未切割钻石市场份额的99%。由于这一钻石矿非常重要,俄罗斯政府现在将“和平”钻石矿这块肥肉从“艾尔罗萨”公司手中收回,其成了俄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
而“和平”矿坑中的钻石总有枯竭的一天。目前,“艾尔罗萨”公司已经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国外。
事实上,由于这个钻石矿坑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直升机也被禁止从它上面飞过。因为这个大洞造成的空气湍流足以将直升机吸进它的内部。一旦直升机被巨洞中紊乱的空气湍流“俘虏”,那将凶多吉少。并且从这个地球上“最大洞穴”中挖掘钻石显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冬天,润滑剂也会结成冰,钢铁也会被冻裂。
在这个“巨大洞穴”边上的小镇,也叫“和平”镇,该镇居住着4万多居民。尽管“和平钻石矿”每年产出20亿英镑的钻石,但该镇却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米尔内钻石矿场是一个巨大的漩涡状洞穴,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钻石矿坑之一。该洞入口直径达1200米,深约525米,相当于161层楼高。螺旋状的地洞之深,已使地球内部磁场与地表上空的空气形成强大气流。质量过轻的小型飞机飞过其上空,能被这股气流吸进洞穴。让我们俯瞰一下这个大坑。比508米的世界最高建筑之一台北101大楼还要多25米。
这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也是俄罗斯的一个谜,地处西伯利亚腹地,靠近北极圈,但这里却出产世界上23%的钻石。这里虽说地域十分广阔,却也有着世界上第二大矿坑。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米尔内钻石矿场。
来一张离着近点的,银装素裹的冬季米尔内。
来个垂直俯视图
是不是还是领略不了这个坑之巨大,没关系,看看这张,拿这个坑和这个城市比一下。
一个坑的直径几乎快赶上了一个城市了,周边的城市房屋在这个坑前是多么渺小。
找到一张图,看到了吗,一辆巨大的卡车,修水库大坝那种,在这个坑面前也犹如蚂蚁。如果沿着洞内壁的螺旋式道路前往洞底,再回到地面,一辆重220吨、时速60公里的掘土机要花近2个小时。这下领略了吧!接着往下看吧。
60多年前,1955年,一位年轻的地理学家来到这里考察,因为米尔内地处西伯利亚腹地,靠近北极圈,所以那时的这里还是一片荒芜,这位专家意外地发现这一地区蕴含丰富的钻石资源。随后,地理学家的发现成为前苏联的一项国家级绝密项目。这里和附近的几个矿场贡献了全球总量23%的钻石。
在前苏联时期,克里姆林宫对它的用途讳莫如深,视作最高机密。实际上,它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钻石矿坑之一。讽刺的是,虽然它的俄语名为“默尼”,意思为“和平”,可是当时该矿的主要收入却为前苏联冷战提供了大笔军费。
挖掘钻石的同时,政府在该地区设立行政区,1959年创建了米尔内市。长期以来,米尔内市是俄罗斯的一个谜,这都源于国家在这里进行的保密项目。米尔内地处西伯利亚腹地,靠近北极圈,冬长夏短,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40℃,最低温能达到零下60℃。即使是短暂的夏季无霜期,这里的气候也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这里一直是经济落后的地区。
要想在这片如岩石般坚硬的冻土层上开采出钻石,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据粗略统计,自从上世纪50年代前苏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开采第一批钻石矿以来,“默尼”矿坑迄今已经挖掘出了约1.65亿立方的岩土。
居住在米尔内市的人们多是钻石矿工及其家属。几十年来,几乎天天能看到钻石的米尔内人最稀罕的是日常生活用品。这里交通闭塞,距该市不远的车尔尼雪夫斯基镇附近有个水电站和水库,每当水库放水时,两地之间方可通航。此外,米尔内距离最近的铁路车站有1193公里,惟一的公路是通往连斯克的,且不与公路干线连网。米尔内人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全靠空中交通。这里建有一个大型机场,年吞吐旅客20多万人次,货物2.5万吨左右。交通不便加上没有农作物,水果、蔬菜成了当地最紧俏的东西。要知道,从矿场建立至今,盛产钻石的米尔内一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当地居民“抱着金碗讨饭”。
2004年,政府决定关闭钻石洞穴,运行了46年的世界最大钻石坑洞正式熄火。矿关闭了,可是矿坑成了一个头大的问题。有人曾提议把它填平,但天文数字的“埋坑费”让政府彻底放弃了这个建议。有人提议,把大坑当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过,这里距离莫斯科8000公里远,冬天能把人鼻子冻掉的恶劣天气,对旅游者来说恐怕也不会太有吸引力。
有人会问,挖钻石为什么要挖这么一个大坑?打洞不行吗?
或许N多年后,这里不再被人知晓,又过了N多年,坑中长满了怪异的生物,它又会成为一个神秘的“天坑”。
钻石的光辉让人目眩,但是从形成到利用,它是如何被人类获取的呢?如何从古老的地下被发掘到人类的手中,在这漫长而艰难的开采之路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钻石的形成在数十亿年前地壳大约200公里的深处,在1000℃到1600℃的高温下,在4万到6万个大气压的作用下,在碳元素集中的地方,钻石形成。伴随着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熔岩流将含有钻石的岩浆带至地球近地表处,并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钻石原生矿;或是在地表经过长途迁徙、沉淀于河流砂土之中,形成次生矿(砂矿),从而被人类发现。
★如何被人类获得——开采◆ ◆ ◆
原生矿床
钻石原生矿主要以岩筒的形式产出。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筒的开采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形式。
1、露天开采
这是钻石矿山开采最常用的方法。露天开采是先将覆盖在矿体上面的土石剥掉(剥离),直接在露天进行采矿的方法。由于开采工作在露天进行,它比地下开采具有建设速度快、开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矿石的损失贫化小、劳动条件好等优点。露天开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矿区的地面准备、矿床的疏干、矿山基本建设、剥离工作和采矿工作。露天开采通常是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逐层自上而下地开采,并使各分层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开采过程中露天矿场形成了阶梯状,每一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或者称为梯段,梯段是露天矿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用独立的采掘与运输设备开采的矿岩分层。
2、地下开采
以这种方式开采钻石需要平行地向岩钻下挖两个坑道,大约要钻到地下几百米深。这两条坑道可能达到两千多米深,同时挖一条水平坑道,然后,矿石和钻坯一同运输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昂贵、复杂且十分危险的钻石开采方式,只有在其他钻石开采方式都完全被使用后,才可考虑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矿山达到其全部的潜能。地下开采钻石矿的方法主要采用矿房式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两种。
砂矿
金伯利岩抗风化能力较差,出露地表后很容易遭受自然营力的破坏。金伯利岩经风化后,受到流水的搬运,在适宜的地方富集而形成砂矿。
1、河流冲积砂矿开采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钻石开采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挖掘者需要拿着漏勺和铲子进行工作。这些工作通常在河边或者江河入海的河口处进行。这种方式已经发展成有组织的冲积开采,在河边使用重型机械来收集沉淀物,污垢和沙粒,然后有条理地将它们进行筛滤。这种方式不要求对钻石矿山进行钻孔。
2、海洋砂矿开采
船只承载巨型打气筒,将它们安装到江河入海的河口处。这些船只将在那里将找到的沙粒抽出,然后将沙子和水筛选出来,再在剩下的岩石中寻找钻石。通常,这样留下的钻石都是高质量的,因为它们足够强大才能历经长途跋涉来到海洋。这样方式仍然比“传统”的钻石开采更加昂贵。海洋钻石砂矿可分为三种类型:已露出海面的古代海滩砂矿、现代海滩矿床和滨外砂矿。
钻石组成元素是: c元素,它是高温高压形成的,一般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所有一般火山爆发形成的区域多半在地球深部,大部分的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你说是不是要挖很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