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如何看待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

如何看待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看待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

有关「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和「老人在电梯吸烟,被医生劝阻后猝死」的事件不同, 老人吸烟猝死事件在舆论上尚且存在争论,而携程亲子园事件,通过携程CEO孙洁的公开致歉已经是坐实了。原本还想为幼师这个职业争争正面形象,但这次怕是事与愿违。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幼师这个行当,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大家都知道“孩子的钱最好赚”,所以市面上各种商业性质的幼教培训有很多,什么红黄蓝,蒙特梭利,天才宝贝,金宝贝等等,市场上商家一多,势必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作为家长,评价孩子能否受到较好的幼儿教育,主要标准除了知识面,能力成长,价格外,幼师的素质也是考量的一个重点。一般来说,上面提到的这些幼教培训机构,因为其连锁型,并且有的是直接国外幼教课程授权,所以对幼师的素质和技能考核标准很高,通常有培训期、考核期,并且拿到专门的执业证书后方可正式上岗,企业既然投入了这些培训资源,自然是要求幼师回报的,幼师和课程顾问配合,一起让更多的参与成长课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家长-幼师-课程顾问-企业,这样多方的制约平衡。

反观携程亲子园,因为是企业内部的托管所,欠缺了多放的制约平衡,往往就是

家长都是给企业打工,把托管所当做自己的福利之一,我想企业也应该是这么考量的;

企业将托管所作为员工的长期福利和定海神针,使员工更死心塌地的在这个流动性很强的行业中站好队;

托管所的幼师因为非亲非故,甚至在岗位定性上,既不是事业单位的幼儿园那种编制,又没有市场上那些幼教培训机构的可观收入,这种青黄不接的工作,很自然的会缺少责任意识。

除了以上3大块原因,想必还会有很多原因导致了这张悲剧,比如

可能是孩子懵懂无知的恶作剧被当做了针对性的“不喜欢老师”;

可能是幼师自身对幼童心理生理教育学等知识的匮乏,无法正确解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可能是幼师自身遭遇了生活或工作挫折,没调整好心态而无责任的发泄;

可能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管力度不够,幼师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有偏差;

……等等等等

原因千千万,我们可以不必追究的这么细,从结果论来看,作为企业方,自然是要对这样的事件负全责的。作为一个知名大企业,在这个环节上的失责,正说明了管理层的漏洞。如上述,建议优化的措施可以是直接授权有信度和效度的幼教培训机构来托管,这样的多方制衡,是最能体现教育效果和教育安全的。

希望此类事件不要再发生,对企业对社会对孩子及家长,都是不愿回忆甚至愤恨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