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冯元桢院士逝世:享年100岁,科学家为何更长寿?

冯元桢院士逝世:享年100岁,科学家为何更长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冯元桢院士逝世:享年100岁,科学家为何更长寿?

近日, 世界“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 在美国逝世,享年100岁,在他过完百岁生日的三个月后离开人世。

z

冯先生是我国的 首批外籍院士 ,于1994年6月8日,经过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同批次的外籍院士共有14人,另外还包括 李政道、杨振宁、陈省身 等人。

他曾经获得诸多奖项

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Von Karman奖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ALZA奖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百年大奖” 美国科学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国际生物流变学会最高奖Poiseuille奖 国际微循环学会最高奖Landis奖 与诺贝尔奖媲美的“拉斯奖”(Russ prize) ……

冯元桢教授十分关心祖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早在1979年6月中国生物力学考察组赴美时,他就明确指出:

发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必须引起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使得医疗费用恶性上涨,不要重蹈欧、美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引起医疗费用狂涨的覆辙。

翻阅学部的记录,目前已故的院士604名,外籍院士25名,长寿比例还真不低。普通大众在感叹院士们贡献的同时,也往往惊叹于他们的高寿。那么下面我就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长寿的科学家(部分)。

去年的11月22日, 程开甲院士 逝世,享年100岁,同样也是过完一百岁生日之后的三个月。程先生的成就在于 核工业 :

1999年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获得“八一勋章”

程开甲院士

和冯先生同一批次(1994年)的外籍院士 陈省身 ,于2004年逝世,享年93岁,他1911年生于中国浙江嘉兴。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

陈省身是20世纪的伟大几何学家,在 微分几何方面 的成就尤为突出,引进了几何的G结构,研究其等价问题,为广义的积分几何奠定了基础。

林家翘院士

同样是1994年,比陈先生小五岁的 林家翘 (1916年出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2013年逝世,享年97岁。 力学和数学家,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40年代他就开始从事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从60年代开始,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

除此之外,最长寿的估计要数 贝时璋 院士(1903.10.10-2009.10.29),享年106岁,生物学家,生于浙江镇海,1928年获德国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贝时璋 院士 一直从事 实验生物学 研究工作,对生物的细胞常数、再生、性转变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分裂等作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他创建了中国实验生物学,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成立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在中国科技大学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生物物理专业……中国国家天文台将1996年发现的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 贝时璋星 ”。

贝时璋院士

看到这些如此长寿的科学家是不是感到由衷的羡慕?想想自己如果能活到一百岁,那是什么样子?在羡慕的同时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为何如此长寿呢?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上面举了几个科学院院士,有的一百岁都还在工作,比如贝时璋院士。而其他基本上也从来没有把退休当成职业的终结。院士是终身制,所以很多院士到了八九十岁依旧在一线指导学生等等。

92岁以后贝时璋不再去单位了,但是他每个星期三都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他家里一起讨论科学问题,一直坚持到他逝世的前一天。他仍然邀请了北大、中科院的六位研究人员到家里进行学术讨论。

多动脑、坚持体力活

很多院士直到逝世以前,他们的身体状况都很好;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思维敏捷,谈吐清晰,交流毫无障碍。我曾经听过一个八十几岁的院士讲座,就连她夫人都每次到场,他们听年轻人的学术分享也毫无倦意,比很多人认真。

他说,勤于思考,可以防止老年痴呆。永远保持好奇心,保持专注,心态就会永远年轻。他们平时坚持自己买菜、自己做饭,凡是能自己干的体力活都不会交给阿姨,而他在85岁以后还能爬山时健步如飞。

贝时璋讲座图

自身对物质的要求不高

贝时璋生前居住的房子,是1955年搬进去的,一住就是55年,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装修过;家里的家具一直是老家具,也没有电梯。很多院士都是经历过苦难过来的,所以对于很多逆境来说,在心态上很好。面对物质的奢华也能保持初心,因为他们所要的真的不多。

同样的捐赠了八百多万的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 卢永根夫妇 也是自己过得很清贫,把省下来的工资和薪水、奖励都存下来后来捐给了学校作为教育基金,成为该大学最大一笔个人捐款。同样担任过上海大学校长的钱伟长(享年98岁)曾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我没有钱。”

卢永根夫妇捐助签字仪式

你还知道或者听说过哪些长寿的人或者院士?以及什么原因让他们更长寿,也可以留言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