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为啥叫灵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灵丘为啥叫灵丘?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汉高祖十一年(前207年)始设灵丘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避孔子讳改为灵邱县;1980年,国家进行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之后标准化为灵丘县。
其实,在赵武灵王出生之前,许多文献中就出现了“灵丘”一词,显然,这里的“灵丘”一词,和赵武灵王是没有关系的。那么,“灵丘”一词除了“赵武灵王坟墓”之义外,还有哪些含义?
一、 “灵丘”一词的意思
在汉语中,“灵”和“丘”各自的义项都有很多,组合起来的含义同样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灵丘”的第一个意思:神仙所居之山。(灵:神灵,神仙,仙人;丘:山丘,大山。)
《楚辞·王褒〈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王逸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六:“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松乔,携手俱游。”
《云笈七籤》卷九八:“四旌耀明空,朱轩飞灵丘。”
2.“灵丘”的第二个意思:对家乡的美称。(丘:众人聚集的地方,出生之地。)
宋朱熹《秀野》诗:“出处知公有余裕,未应辛苦谢灵丘。”
3.“灵丘”的第三个意思:敬称祖墓。(丘:丘墓,坟墓。)
三国魏曹植《感节赋》:“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
晋陆机《挽歌诗》之三:“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晋陆云《答兄平原》诗:“世业之颓,自予小子。仰愧灵丘,衔忧没齿。”
4.“灵丘”的第四个意思:地名,古代齐国边境邑名。
《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赵岐注:“灵丘,齐下邑。”
5.“灵丘”的第五个意思:地名,汉置县名,属代郡,即今山西省灵丘县。
《汉书·周勃传》:“(周勃)因复击豨灵丘破之。”
南朝梁吴均《赠任黄门诗》之二:“射雕灵丘下,驱马雁门北。”
二、赵武灵王的埋葬之地为何舍近求远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开疆辟土,令赵国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彻底改变了战国最后近百年的格局,影响了以后近千年的历史。梁启超称赞其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结局却很惨,因沙丘宫之变而被活活饿死。
让人不解的是,沙丘宫距离灵丘县数百公里,赵武灵王死后为何要葬这么远?
关于灵丘县赵武灵王墓的文献记载,最早是东汉史学家应劭所著的《汉书集解》:“武灵王葬此,因氏焉。”《史记·赵世家》〈集解〉、《汉书·地理志·注》亦引:“应劭曰,武灵王葬代郡灵丘。”此后的《水经· 滱水注》、《括地志辑校》卷二、《元和郡县志》卷一四等唐代以前的文献,均持此说。明清时期的《大同府志》、《云中郡志》、《山西通志》,还有《东周列国志》等亦如是记载。
赵武灵王死后为何葬在灵丘,目前没有发现史料有记载。不过,这还得从饿死赵武灵王的沙丘宫之变说起。
赵武灵王传位给赵惠文王后,自称“主父”,类似于太上皇的角色。《史记•赵世家》载:“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意思是说,赵惠文王年幼,未能亲政,公子成、李兑把持朝政,他们害怕被处死,就发动了沙丘宫之变,围困赵武灵王。这个时候,整个沙丘宫之变的处置权完全掌握在公子成、李兑的手中,他们对赵武灵王既怕又恨,最终选择围而不杀的手段,把赵武灵王活活饿死。
为尽快降低赵武灵王的政治影响力,淡化沙丘宫之变的不利后果,把赵武灵王葬得远远的,就成了公子成、李兑的必然选择。
当然,这只是根据史料做的推测。
我们还可以推测,和赵国广大的平原地区相比,巍山脚下、唐河两岸,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仙气缭绕,不正是一块神仙居住的“灵丘”乐土吗?赵武灵王死后,葬在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选择。(撰稿:邓花/摄影:崔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