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母乳性黄疸症状

母乳性黄疸症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母乳性黄疸症状

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中良性过程,常见表现特点有持续时间长、程度轻、身体状况良好和自行恢复。

1、持续时间长: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可达2-12周。

2、程度轻:宝宝出现黄疸程度较轻。

3、身体状况良好:宝宝身体状况良好且大小便正常,进食状态较好、精神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功能正常、肝脾不大。

4、自行恢复:宝宝在停母乳喂养后黄疸可迅速消退,而重新进食母乳后黄疸又会再次出现,但始终位于安全范围内。后期即便宝宝不停母乳,黄疸也可自行降至正常。

上述表现即为母乳性黄疸特点,因此当宝宝出现上述情况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如不放心可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

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由于母乳的量分泌不够引起的。在儿童刚出生的几天内母乳量分泌严重不足,会造成母乳性的黄疸,如果母乳量不足,就会引起儿童肠道中大便形成过少,引起肠道中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

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以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就会明显上升,引起母乳性黄疸。

其次,由于母乳中的酶所影响。因为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以将肠道中的结合胆红素转换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又重新被吸收入血液中,引起胆红素水平的升高,造成母乳性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黄疸的程度比较重,可以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以明显的减轻。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是指经过母乳的新生儿在生后三个月内所出现的一种黄疸,主要表现为非溶血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但是必须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病理性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多于出生一周以后出现,出生两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如果持续母乳喂养,黄疸可以延长到4-12周才消退。